- 邓华;
"两要素"说是认定习惯国际法存在及内容的传统路径。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文本来看,"两要素"说是始终被坚持的,迄今为止,国际法院未曾在书面表述上出现过对"两要素"说的背离。另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来看,在大部分案件中,国际法院仅在文本中提及"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而没有真正对这两个要素展开考察分析。据此,我们会发现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结论:"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仅是国际法院案例文本中的一个抽象存在。欲理解国际法院这种"言行不一",则需要对"两要素"说进行反思。
2020年01期 v.4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33 ] - 郑实;
美国海军近期在南海地区的频繁活动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航行自由行动"的普遍关注。美国"航行自由行动"自提出伊始便奉行法律工具主义,强调以维护海洋自由原则为宗旨,并以海军实力为支撑,通过单边行动推行美国的一己之见而游离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尽管该行动的实施始终以维护海洋法律秩序为基调,其在本质上却具有双重性:在理想面向上构成了维护自由国际秩序的重要环节;同时在现实面向上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巩固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工具。这种双重本质也充分反映了美国国际法实践中全球法律主义与单边例外主义的深刻矛盾。面对日趋常态化的美国"航行自由行动",中国应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不断增强包含国际法议题设置权在内的外交软实力,加强和拓展海上军事行动以促进中美战略互信,并据此展开与美方在国际法上的话语竞争,进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20年01期 v.4 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17 ] - 侯丽维;张丽娜;
作为国际诉讼与仲裁的一项基本国际法规则,不超出请求事项规则具有重要的国际司法价值,其既维护当事方诉讼请求利益的充分实现,又限定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管辖权的边界,还成为抗辩越权裁决的合法依据。在国际司法实践中,不超出请求事项规则可由当事方提起适用或由争端解决机构主动适用。在实质问题审理阶段,不超出请求事项规则可作为排除争端解决机构管辖权的依据。在案件审理结束后,该规则可作为否定生效裁决法律效力的理由。不超出请求事项规则的发展不仅推进了国际司法程序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利于推动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因此,应充分重视和发挥该规则在国际司法裁判中的关键作用。
2020年01期 v.4 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 郭玉军;王岩;
《遗产法典》是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集大成者,是其立法由分散走向系统的标志。该法典保护范围广泛,确立了整体保护、普遍保护和不受时效约束等立法原则,设有详尽健全的预防考古、国家建筑师、基金会、征收、遗产分类和登记及咨询等制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等特点。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太健全、立法层级不高、一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借鉴法国经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建设应从完善立法体系、加大税收优惠和奖励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完善预防考古制度、完善征收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改进。
2020年01期 v.4 7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08 ] - 周亚光;
国际航空运输协定与各国国内法均要求:被本国指定从事国际运输的航空公司之实质所有与有效控制权为本国或其国民所有。在国际条约层面,实质所有与有效控制权条款虽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设计,但在航空大国主张的"天空开放"背景下表现出逐步自由化的趋势。在国内法层面,各法域亦逐渐采取放松限制的立场,但在制度设计方面仍存在重大差异。目前,实质所有与有效控制权条款的自由化路径主要有专门性多边条约、建立多国航空公司、国内法渐进式趋同三种方式。中国应首先完善本国立法,为双边条约的更新与互惠谈判提供国内法支持;同时在"空中丝绸之路"层面建立多国航空公司;在专门性多边条约的发展方面,则宜遵循跟进策略。
2020年01期 v.4 9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9 ] - 赵运成;
通过图表、分类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逐案研读我国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3条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裁判文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五个问题:涉外、涉港澳台因素判断不当,法律关系定性错误,错引法律原则和其他规定,错选连结点,最后裁判依据不当。最后,从正确判断涉外和涉港澳台因素、准确识别法律关系、准确援引《法律适用法》条文、正确选择连结点、规范最后裁判依据五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2020年01期 v.4 12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41 ] - 陈丹艳;
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者在寻求较高额损害赔偿金时,往往会援引霍茹夫工厂案的充分赔偿标准来支持其主张。这一标准是否一定支持更高额索赔?在当前国际投资仲裁改革进程中,为更好平衡东道国公共利益和投资者个人利益,有必要对这一标准作更全面清晰的解读。首先,霍茹夫工厂案的充分赔偿标准适用于违法行为的赔偿问题。其次,国际投资条约并未明确违反征收补偿要件是否导致征收行为本身违法、征收补偿标准是否可以适用于违法行为的赔偿计算等问题,也引发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争议,建议条约能予以明确。最后,要更加合理地适用充分赔偿标准,应注意三点:一是必须首先确定行为的违法性才可适用;二是要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性而具体适用该标准以示公平合理;三是充分赔偿也意味着赔偿计算应遵循一些限制因素。
2020年01期 v.4 14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