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国际法评论

期刊名称: 《武大国际法评论》
创办日期: 2017年
主管部门: 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
刊    期: 双月刊
投稿邮箱:whuilr@whu.edu.cnwhuilr@163.com 

访问量:77447

专论

  • 中国法院不予承认及执行某些外国仲裁裁决的原因——《纽约公约》相关案例分析

    万鄂湘;夏晓红;

    中国法院在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方面,严格执行《纽约公约》的规定。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可知,不予承认及执行某些外国仲裁裁决的原因是,裁决具有公约第五条规定的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的情形,或者申请不符合国内执行程序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中国法院在适用公约的过程中,合理地解释法律和公约,支持并监督国际商事仲裁。对于公约适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中国司法实践中也已形成一定规则。

    2010年02期 v.13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73 ]
  • 前南国际刑庭与卢旺达国际刑庭的历史回顾

    刘大群;

    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设立的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无疑是国际法律实践上的创举,也是国际法在世纪之交发展的里程碑。而两个临时性国际法庭的建立也为以后建立的国际刑事法院、塞拉利昂法庭、柬埔寨法庭和黎巴嫩法庭提供了国际刑事审判的宝贵经验。对前南国际刑庭和卢旺达国际刑庭的历史回顾,将使我们更好地总结国际法与国际刑法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以及各个国家的法治建设。

    2010年02期 v.13 4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35 ]
  • UNIVERSAL CRIMINAL JURISDICTION:An option or a legal obligation for States?

    Vladimir-Djuro DEGAN;Vesna BARIC PUNDA;

    <正>I Universal criminal jurisdiction,which is exercised by domestic courts of States,is considered today by some scholars as a panacea for fighting against impunity of perpetrators of the most heinous international crimes worldwide.

    2010年02期 v.13 6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 Contribution of the Neo-Confucianism to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for its Conception in Europe and for its Acceptance in Japan—Speech before graduate students of Wuhan University,23 October 2009

    Toyoda Tetsuya;

    <正>L.Introduction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Contribution of the Neo-Confucianism to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for its conception in Europe and for its acceptance in Japan."This is quite a challenging topic,since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is exclusively a product of the European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European philosophy;and that non-European nations including China and Japan accepted it as a wholly foreign legal system.

    2010年02期 v.13 9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 国际投资条约实践中的税收措施问题

    蔡从燕;

    近年来一些国家由于征收"暴利税"而引发一系列重大投资争端凸显了投资条约实践中妥善处理税收措施问题的重要性。当前,多数投资条约在处理税收措施时采取"一般例外条款"模式。为更好地平衡维护东道国税收主权、保护投资者权益及协调不同涉税条约的不同需求,应该在"一般例外条款"模式基础上建构"特定例外条款"模式。中国投资条约在处理税收措施时采取的"一般肯定模式"不利于维护我国的税收主权,过度抑制了我国政府的政策空间,与我国涉税条约实践不相协调甚至造成条约冲突,与当前国际投资条约实践中日益重视平衡东道国主权权益与投资者私人权益的指导思想不相符合。

    2010年02期 v.13 11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38 ]
  • GATT第24条法律功能的法哲学反思

    刘彬;

    面对区域贸易协定广泛涌现而WTO无力进行有效规制的现实,GATT第24条的法律功能需要被反思并重新定位。对此,进行国际法与法哲学交叉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思路。第24条关于世界贸易自由化"营造物"的传统宗旨目前在技术层面上难以测试,并且带有社会功利主义的弊端。第24条的实质法律功能并非是致力于缔造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营造物",而是对区域贸易协定发挥宏观制约作用,以维持国际贸易法治秩序最低限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从而,国际贸易法治秩序是一种在互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纠正的柔性秩序。

    2010年02期 v.13 13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 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贸易救济制度研究——兼论对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政策建议

    李晓玲;陈雨松;

    本文从WTO成员设置RTA贸易救济制度的实践出发,对RTA下纷繁复杂的贸易救济制度,特别是部分RTA修改WTO相关协定项下权利义务而形成的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梳理、比较、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RTA成员选择不同贸易救济制度的动因,以及RTA下贸易救济制度与WTO体制的协调性等问题。我国未来参与RTA谈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贸易救济制度,在保护国内产业和限制措施滥用方面取得平衡。

    2010年02期 v.13 16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6 ]
  • 《反倾销协定》第17.6(ⅱ)条与美国Chevron规则的比较——从美国国内法院与DSB的归零法判例谈起

    赵海乐;

    如何判断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论是在国内法院的司法审查当中,还是在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案件审理当中,都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反倾销领域,由于美国的极力坚持,《反倾销协定》第17.6(ii)条,纳入了以美国Chevron规则为蓝本的司法审查标准。然而,第17.6(ii)条在DSB当中,并没有发挥Chevron规则在美国国内法院所发挥的功能。其原因在于,一方面,DSB并不受美国式的司法克制与三权分立理念的限制,而是会积极审查WTO成员国对于《反倾销协定》解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内法律体系是相对封闭的,因此DSB裁决在美国国内法院并没有既判力;然而,国际法是一个开放而模糊的体系,这就为DSB积极创造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提供了可能性。美国国内法院与DSB对于归零法问题的不同裁决结果,完整地体现了上述差异。对于我国来说,在针对美国的反倾销行为寻求法律救济时,要在避免被美国国内法律掣肘的同时,合理利用《反倾销协定》第17.6(ii)条,凭借WTO规则,合法地同美国进行对抗。

    2010年02期 v.13 186-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3 ]

前言

  • 前言

    <正>洛纸盈手,墨香漫卷。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武大国际法评论》第十三卷终于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武大国际法评论》一直坚持以理性的精神、开放的胸怀和务实的作风,洞察和开拓国际法研究与发展的新领域,并为我国国际法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业务参考。2009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42届会议文件中(A/CN.9/673),《武大国际法评论》是其唯一援引的中文刊物。在新的发展时期,《武大国际法评论》也适时开通了自己的网站(www.whuilr.org),为编者和广大作者、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整合、互动平台。

    2010年02期 v.1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专题一:国际私法立法专题

  •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十二个问题——在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9年年会上的发言

    费宗祎;

    <正>各位代表,各位学友:我们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9年年会是在学会的创始人我们大家敬爱的韩老去世不足五个月的时候召开的。首先我提请大家起立默哀一分钟以寄托我们对韩老的哀思。我们怀念韩老,应当继承他的遗志,继续繁荣和发展中国的国际私法,以此来慰藉他的在天之灵。

    2010年02期 v.13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4 ]
  • 中美国际版权法律适用规则之分析

    孙南申;

    国际版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版权国际条约与版权国内法两个层面。本文探讨与比较中美两国这一领域法律适用的理论、规则与实践。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后,通过国内立法与司法判例形成了一套国际版权的法律选择规则,以分割论为特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合理性。中国法院近年的司法实践面临着涉外版权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但有关涉外版权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尚付阙如,一般适用著作权法的规定,并有条件优先适用版权国际条约。因此需要从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角度,对美国的国际版权规则予以了解与借鉴,形成一套法律适用的思路与方法。

    2010年02期 v.13 20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4 ]
  • 欧盟保险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温树英;刘佳佳;

    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合同义务法律适用条例》以共同体立法的形式实现了欧盟成员国之间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的统一。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质以及出于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目的,条例在保险合同法律适用方面规定了特殊的规则。就其内容而言,条例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欧盟保险指令中的法律适用规则,但在价值取向上更重视保单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欧盟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为我国国际保险合同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0年02期 v.13 23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 涉外结婚冲突规则的立法建构

    焦燕;

    我国涉外结婚法律适用的现有立法并不能满足当下国际私法立法的需要,需要审慎地重构相关规则。涉外结婚法律适用应区分结婚形式有效性的法律适用问题和实质有效性的法律适用问题,并贯彻"促进婚姻有效"的基本政策。结婚形式有效性的基本规则是适用婚姻缔结地法,而结婚的实质有效性的基本规则是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

    2010年02期 v.13 24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3 ]

专题二:气候变化问题研究

  • 气候变化国际法中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秦天宝;成邯;

    公平和效率价值的协调是法律中永恒的课题。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独特性,使得与之相关的国际立法中公平和效率的协调问题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构成的立法体系中,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主要是通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来体现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核心的公平观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同时气候变化的加速也使得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排放大国承受着空前的减排压力。这些因素都对传统的公平与效率协调机制造成了彻底的影响。随着后京都时代的来临,国际立法环境的变化需要我们将未来的谈判和立法建构在新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机制上。

    2010年02期 v.13 265-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0 ]
  • 气候正义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

    张建伟;

    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气候治理,而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是气候正义。因此,气候正义应成为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应对的核心考量。在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应对中落实气候正义应坚持区别对待,但现有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应对存在不足,为此应加以完善以实现气候正义。

    2010年02期 v.13 28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64 ]
  • 全球气候容量的财产权属性及其分配原理

    龚向前;

    气候容量是地球以不损害基本气候条件的方式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对于全球气候容量,我们可以建立共有制而非公有制下的财产权关系。历史排放既非历史性权利也难以追究严格的法律责任,但须作为讨论全球气候容量分配的起点。我们应结合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并通过国际协定来确定全球气候容量的利用。全球气候容量的公平分配原则应基于机会平等而非资源均分,但前提须为确保人人享有满足基本需求与基本能力的碳排放权。

    2010年02期 v.13 29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 气候变化领域技术转让之法律障碍:从技术供应者的角度

    周琛;

    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有力威胁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性低碳经济的成功转变。低碳经济背后的核心问题乃是新技术问题,即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技术之开发与扩散。迄今为止,在国际低碳技术市场上,相关技术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的私人部门或者公共部门,他们的诚意和合作对于整个转让流程的顺利运作十分关键,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国际社会在气候技术供给相关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政治意愿匮乏,经济有效性不足以及技术供给过程中政策和法律层面的诸多障碍,人为地破坏并延缓了发展中国家对该类技术正常、有效的获取和引进。

    2010年02期 v.13 31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1 ]
  • 简析2009年美国气候变化法案——兼论对中国的挑战和借鉴

    兰花;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迈出了气候变化立法的重要一步,参议院也在近期公布了气候变化法草案。这些法律议案将对美国政府和企业的气候变化应对和能源利用措施、对正在进行的"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规则制定、对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和国内行动、对中国相关能耗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气候变化法案有相应的政治经济背景,比较分析这两项法案的异同可知规则背后的利益博弈,无论该项气候立法的最终版本如何,对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将具有明确的挑战与相应的借鉴。

    2010年02期 v.13 328-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9 ]

专题三: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

  • 非政府组织与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参与、影响及启示

    黄志雄;

    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的通过,是国际人道法领域新近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在围绕该《公约》的艰难博弈中,以"集束弹药联盟"为代表的一大批非政府组织不仅成功唤起了国际社会对集束弹药所产生的人道主义问题的关注,还有效地推动了在"奥斯陆进程"内围绕集束弹药的谈判,对《公约》的达成和未来的生效、实施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客观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公约》谈判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对于认识非政府组织在现代国际法律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02期 v.13 348-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 NGO和WTO: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鄂晓梅;

    WTO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组织,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重点关注对象。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参与WTO的各项活动、游说相关官员并进行广泛的宣传等活动对WTO的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探讨国际非政府组织与WTO的关系、国际非政府组织在WTO内的活动及其活动对国际贸易规则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必要探讨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之间在WTO内的矛盾。

    2010年02期 v.13 371-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5 ]

案例研究

  • 海域划界规则的新发展——罗马尼亚诉乌克兰黑海划界案评析

    张卫彬;

    2009年2月3日,国际法院对罗马尼亚诉乌克兰一案作出判决。按照该判决,双方存在争议的海域大约80%部分归属于罗马尼亚所有,同时界定蛇岛为礁石而非岛屿,不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该案中,国际法院适用公平原则进行判案时明确提出了划界"三阶段论",这反映了公平原则及相关情况规则成为崭新的一般习惯法。在相关情况规则中,当事国对争议区域的实际控制措施日益得到国际法院重视并赋予其效力。我国在解决与相关国家的划界争端时应始终坚持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有关条款所赋予的权利基础,同时亦应密切关注海域划界规则的新发展。

    2010年02期 v.13 392-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46 ]
  • 中美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争议案评析

    黄安平;

    中国影响部分出版物和视听娱乐产品贸易权和分销服务贸易争端案中,被申诉方中国和部分第三方成员认为以电影为代表的视听产品属于服务,只能适用服务贸易规则(GATS),而申诉方美国以及专家组认为视听产品是货物,应该对其适用多边货物贸易规则(GATT)。WTO争端解决机构仅依据产品分类表把中国针对电影这种服务采取的措施同时纳入GATT来审查理由不充分,对主要性质为服务的视听产品重叠适用GATT和GATS将导致WTO条约体系的适用混乱,破坏成员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也不符合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010年02期 v.13 41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7 ]

武大国际法学人

  • 燕树棠先生及其国际法思想评述

    张喆;

    <正>目次一、燕树棠先生生平及经历二、燕树棠先生的主要国际法思想(一)内战中的外国人问题(二)中国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三)外国政治犯的待遇问题(四)政府承认问题(五)不平等条约的问题三、小结一、燕树棠先生生平及经历燕树棠,字召亭,1891年生于河北定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燕友三为前清举人,曾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专习教育,归国后曾担任河北大兴师范和顺德师范的校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燕树棠自幼酷爱学习,读书认真,成绩优异,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律系,1914年毕业后在北洋政府

    2010年02期 v.13 426-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 稿约

    <正>《武大国际法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际法与国际新秩序创新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现为CSSCI来源集刊(2008—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来源期刊和月旦法学知识库来源期刊。《评论》坚持学术自由、自主和自律的方针,一切编辑活动惟学术是尚,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学界同仁赐稿。稿件要求如下:

    2010年02期 v.13 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