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一、稿件基本要求

  1. 稿件应为选题新颖、见解独到、具有较高学术和实践价值的国际法论文。
  2. 稿件应为未发表的原创性作品,字数为1.2万字到2万字为宜。
  3.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集体决定定稿制和稿件三审制。
  4. 本刊倡导单一作者独立完成作品并单独署名。合作作品应按各作者实际所起作用大小依次署名。署名最后一字右上角以*号作注释号,第二作者用以**号作注释号。原则上不允许三人或三人以上署名。集体作品可以署单位名称或课题组名称,在首页*号注中说明作者构成与各自所起的作用等情况。
  5. 作者单位及职称:(1)原则上仅署作者正式服务(受雇)的工作单位,不署其兼职单位和职务;(2)正教授为博导者,可署“教授、博士生导师”;(3)正教授、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作者为非博导者,可署“教授(副教授)、法学博士”等字样;(4)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原则上不署行政职务;(5)在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者,署其单位及官方职务,如有必要,可署“法学博士”等学位信息,但不署兼职教授等相关事项;(6)离退休人员,可署发给其离退休工资的单位,职称仍可沿用。离退休后被其他单位聘用者,可依作者自愿,署原工作单位或者后聘用单位,但只署其中之一。
  6. “课题”事项。在首页*号注说明作者身份等事项后,可用简短文字说明文章与某课题、研讨会的关系,原则上不超过50字。示例: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多数人侵权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09YJC82**7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鸣谢”事项。在首页*号注说明作者身份等事项后,可用简短文字鸣谢相关人员或机构,原则上不超过50字。“鸣谢”事项与“课题”事项同时存在时,“课题”放前,“鸣谢”放后,原则上总共不超过100个字。

    二、注释要求

   1. 引文务必核实无误,并清楚注明出处。

   2.稿件应引用权威书籍或论文,不同章节引用同部著作或论文的,如无特殊考虑,其版次应相同且原则上为最新版本。

    3.应尽量少引用网上资料。
    4.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应加“参见”或“See”。
    5.引用资料非来源于原始出处时,应注明“转引自”。
    6.引用中文著作有两个作者时,应标明全部作者;有三个或以上作者时,可只列明首位作者,后以 
“等”字省略。引用英文著作有两个作者时,使用“A & B”表示;有三个或以上作者时,使用“et al.”表示。
    7. 所引资料原则上应出自公开发表文献。
    8.引用非英文外文资料的,注释从该文种习惯。

    9.注释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不用缩写,统一写明全称。

   10.英文日期统一表述为“日月年”,“日月年”用全写,不缩写,例如“vistited on 3 December 2016”。

、中文注释示例
(一)著作

     肖永平:《法理学视野下的冲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2-26页。

      (二)论文

      1.期刊

      黄惠康:《准确把握“涉外法治”概念内涵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武大国际法评论》2022年第1期,第3页。

      2.博士论文

     赵鹏:《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8-112页。

      (三)文集、集刊

      1.论文集

    廖益新:《国际税收协定中的受益所有人概念与认定问题》,《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13年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76页。

      2.集刊

    朱慈蕴:《对一人公司立法与规制的思考》,《商事法论集》(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3.著作中析出论文

      张辉:《2018年中国促进国际法治:理念与原则的创新和发展》,载肖永平、冯洁菡主编:《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1页。

      (四)译著

        [英]马尔科姆·N.肖:《国际法》,白桂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58页。

      (五)报纸

        杨泽伟:《为涉外法治工作提供学理支撑》,《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0日,第9版。

      (六)古籍

      《大学衍义补》卷一百零二。

      (清)(不能写为方括号)沈家本:《沈寄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七)辞书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743页。

      (八)公报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3年第1期,第19页。

      (九)文件

        2016年财政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第3条。

      (十)电子文献

         《海洋和海洋法》,https://www.un.org/zh/global-issues/oceans-and-the-law-of-the-sea,2022年11月26日访问。

       四、英文注释示例

      作者姓名采用“名+中名缩写(如有)+姓”的书写顺序,如Lynn M. LoPucki。

      1.著作

       作者,著作标题,引文页码(出版公司,出版年份)。

      Lynn M. LoPucki & Elizabeth Warren, Secured Credit: A Systems Approach 700 (Aspen Law and Business 2000). (注意书名和页码之间没有符号)

      2.期刊

      作者,文章标题,期号,杂志名称,引文页码(出版年份)。

      Ray L. Patterson, Legal Ethics and the Lawyer’s Duty of Loyalty, 2 Emory Law Journal 915-919 (1980). (期刊名请用全称,注意期刊名与页码之间无逗号)

      若引用相连数页用-表示;若引用来自两页,则两页之间用“,”隔开。

  1. 著作中析出的文献

    作者,文章标题,in+著作作者,著作名称,引文页码(出版公司+出版年份)。

    Thomas F. Huertas, Living Wills: How Can the Concept be Implemented?, in Richard J. Herring, Cross-Border Issues in Resolving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56-58 (PA Wharton School 2010).

      4.国际条约与国际组织文件

    条约或国际组织文件名称(文件名称前应标明出自何国际组织),引注条文或页码或段落。

     U.N. Charter, Art. 2 (4).

     UN, GA Resolution 2145 (XXI), 27 October 1966, para.2.(联合国大会决议)

    5.国际组织报告及工作文件

     FSB, Key Attributes of Effective Resolution Regim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ttp://www.financialstabilityboard.org/publications/r_111104cc.pdf, visited on 9 August 2011.

    6.网络资源

     Paul Calello & Wilson Ervin, From Bail-out to Bail-in,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5392186, visited on 20 February 2013.

    7.案例

     Swaggart Ministries v. Board of Equalization of Cal., 493 U.S. 378 (USSC 1990).

     Gotha City v. Sotheby’s [1998] 1 WLR 114 (CA).

     East Timor (Portugal v. Australia), Judgment , ICJ Reports 1995, or ICJ  Judgment of 30 June 1995(在国际法院报告未编纂完成情况下), paras.29-35.

     Untied States-Measure Affecting Imports of Woven Wool Shirts and Blouses from India,  WT/DS/33/AB/R, p.4.

     Railroa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v. Republic of Guatemala, ICSID Case No. ARB/07/23, Award, para.15.

    8.词典

     Black’s Law Dictionary 402 (Thomson Reuters 2019).